網站頁籤

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No230-消逝中的原住民族集體權─以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族部落會議設置為例

消逝中的原住民族集體權─以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族部落會議設置為例

文/嵬浪.斗力

宜蘭縣南澳鄉系泰雅族居住之地,過去由多個傳統部落組成,歷經日治、台灣治理當局國民黨政府時期的移住政策,而各部落以打散、重組於目前鄉內七個行政村頭成員組成。

Kiesan遷徙圖 圖片來源:宜蘭縣史館【泰雅祖先的腳踪】 / 陳芃伶提供

行政劃分變化大 以古論今難實行
然而,現今原住民族委員會已作成之部落核定工作中,南澳鄉經原民會核定卻是以過去的傳統部落作為核定基礎,而非審視當前南澳鄉聚落形成狀況;從治理角度來看,以南澳鄉目前以過去傳統部落為原住民相關權利行使單位,光為了成立一個部落會議是舉足困難、幾乎難以做到,主因之一,為過去的移住政策下產生傳統部落成員打散、重組所致。
 
南澳碧侯溫泉部落說明會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再者,過去在行政區設置之村民大會已不再開啟,並被當前部落會議制度所取代,原本過去可透由村民大會提請訴願、陳情、商議等等來對於村落公共事務來凝聚共識、討論,卻因為制度的轉換與設置不利,讓部落集體共識一直存在於各說各話和政治人物派系的鬥爭中,如此不但無法凝聚當前聚落共識的狀態,實然無法有效地達致原住民族行政制度、功能之落實。

部落會議待重建置 應以南澳為共同體
因此,為要因應法律制度的實施,以及考量南澳鄉現實因政策影響因素,部落會議的建置、運作和可行性仍是當務之急。

目前,以先成立各村部落會議籌備小組,待部落會議建置起來後,未來在申請部落的諮商知情同意權,無論其範圍是部落及其周遭一定範圍之土地或原住民族土地,皆應先召集各村部落會議,共同討論及議決出該諮商同意事項,應於哪個或哪些部落召開部落會後再行召開,以南澳鄉為一個共同生命體,以利維護全鄉總體生存權、生活權和自治權為最高核心價值。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3. 水泥工廠黑煙瀰漫部落 東岳不滿提抗議|原視新聞台|2017-02-06
6. 傳統領域劃設南澳先斬後奏? | 葛瑪蘭新聞網|2017-09-03





用LINE傳送




No230-提高地熱配比 共創非核家園

提高地熱配比 共創非核家園

文/孫博萮(福爾摩沙綠能自主促進會共同發起人)

在台灣當局2025非核家園政策設計中,燃氣發電要從目前約32.4%的占比大幅提升至50%,為此,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建置的珊瑚藻礁生態爭議,自歷來環評會至近日立法院開議,經常成為質詢的話題,更是環保團體不斷大聲疾呼應加強保育的焦點。
 
圖片來源:經濟部2017年能源及減碳辦公室第2次委員會議【能源轉型路徑規劃】簡報

非核家園迫在眉睫 能源配比應速調整
由桃園在地聯盟、環境法律人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環保聯盟、台北律師公會環境法委員會等多個環保團體和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10月14日舉辦的「815斷電後的藻礁保育新願景」論壇,與會的環保署詹順貴副署長表示:人類面對上千年的藻礁,應抱持謙卑,在達到非核家園的前提下,能源的配比應該有調整的討論空間;對詹副署長此觀點,筆者非常認同,認為不但應將燃煤、燃氣占比調降、更應該將再生能源占比再向上提升。

圖片來源:【815斷電後的藻礁保育新願景 ─ 天然氣接收站及藻礁的雙贏策略】論壇

雖說光是看到現行各種法規尚未鬆綁的狀態下,現有的再生能源配比要達標已是相當困難,更何況是再向上提升?筆者的觀點豈非癡人說夢?然今日的困局一大成因,乃是台灣當局對於最適合做為基載能源的地熱能信心不足所致。

台灣當局雖正以政策大力投入的再生能源發展,主要重心放在太陽光電與風能,各有著太陽光電2年推動計畫與推動風力發電4年計畫;然不可諱言,無論是太陽能或風力,均屬於間歇式再生能源,也是再生能源「供電不穩」最令人詬病與打擊的部分,卻偏偏在2025的再生能源占比中,各占裝置容量的74%(20/27GW)與15%(4.2/27GW)、發電量的48.5%(250/515億度)與27.2%(140/515億度),且面臨土地法規限制、設置所需用地面積大、饋線不足、濕地與海洋生態、景觀與環境敏感、永續漁業的多重競合挑戰。

圖片來源:經濟部2017年能源及減碳辦公室第2次委員會議【能源轉型路徑規劃】簡報

從地熱國際發展 看台灣能源轉型
地熱已是各國公認最乾淨、用地最小、效益最高的再生能源,但反觀地熱在2025的規劃中,僅占裝置容量0.73%(0.2/27GW),但發電量占2.5%(13/515億度),輕易可見能夠24小時不間斷發電的地熱,供電占比非常高;國際上除了地熱發展最著名的美國、義大利、冰島、紐澳外,世界各國尤其是環太平洋地區日本、菲律賓、越南、印尼等國都非常積極發展,近年來,甚至是肯亞、土耳其、中南美洲的國家都在急起直追。

圖片來源: ThinkGeoEnergy
我們從2017年的統計圖上可以看出,土耳其在1980年代開始發展地熱,與台灣最初始發展地熱的時間差不多,然三十餘年過去,台灣的地熱發電竟倒退回到零,而土耳其在2010-2017的短短七年中,地熱發電的裝置容量從94MW飆升至858MW,足足增加了764MW;土耳其在政府政策的推動、FIT的鼓勵、世界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支持下,短時間內已躍升世界第七名地熱生產國。

圖片來源: ThinkGeoEnergy

在台灣,根據中油早期的鑽井資料、台電、近年空中磁測的研究與第二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資料,除了大屯山系的火山型地熱,宜蘭地熱蘊藏裝置容量高達7.4 GW,花東約15.1 GW,是核四裝置容量(2.7GW)將近三倍,宜蘭亦是目前評估取熱利用可行性最高的地區,但至今全台發電量仍為零。



基於乾淨能源替代和能源供應產消在地化的理念,台灣當局應積極投入宜蘭包含清水、仁澤、土場、利澤、南澳等地的地熱能源開發;若能師法土耳其,將七年後2025的地熱開發目標提升至4倍的800MW,地熱發電量將突破50億度,形成基載電力的重要供應鏈,不但能降低天然氣等進口能源的需求、大量創造中油地熱井深鑽的內需市場,更能加速宜花東綠能的發展、促進台灣能源轉型。

延伸閱讀
2. 能源局莫成地熱發電推動障礙|台灣英文新聞|2017-10-13
5. 再生能源唯一基載|台電月刊
7. 綠能節電--推動地熱能利用@宜蘭縣|低碳永續家園資訊網


用LINE傳送




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No229-「龜蛇把海口」文史小故事

「龜蛇把海口」文史小故事

文/林俊明

宜蘭在風水地理上有「龜蛇把海口」之說,這一句簡短五字為宜蘭壯圍的地形風貌做了很好的描繪。龜,是指宜蘭東方外海的龜山島,自古以來人們就把這座外形似龜的海島視為海上的守護者。蛇,即是蘭陽平原東緣呈現南北延展的沿海沙崙,沙崙綿延從頭城開端,往南到無尾港。

龜蛇把海口一說 歷史可溯二百年
玄天上帝,本是古代自然崇拜的北方星宿神,而漢人常以龜蛇等水中之物代表北方,玄武即龜蛇,主宰風雨之事,後來玄天上帝信仰加上龜蛇傳說,是自然神人格化的人格神。宜蘭東方外海有個以龜為名的海上島,沙崙倚海蜿蜒似蛇,堪輿以為龜蛇把海口之象,結合北方元武七宿,其象龜蛇,增添宜蘭上帝公在信仰和地理二者相輔相成的獨特性。

噶瑪蘭廳誌寫到:「廳之形勢,北有龜山嶼,在海中,為天關,南有沙汕一道,蜿蜒海口,為地軸,故堪輿家以為龜蛇把口之象。」。噶瑪蘭廳誌山川篇「龜山(一名龜嶼):在廳治冬六十浬海島,以形得名。岸臨無際,孤嶼聳起,與玉山遙遙作對。其縈波蹩礔,近復與沙汕蜿蜒,天然作廳治門戶。形勢家所謂龜蛇把海口是也。」。從文獻得知,龜蛇把海口可能在二百年前拓墾之初,地方就有說法。

噶瑪蘭廳誌「廳之形勢,北有龜山嶼,在海中,為天關,南有沙汕一道,蜿蜒海口,為地軸,故堪輿家以為龜蛇把口之象。」(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漢人、噶瑪蘭族自古皆有海神文化
番社以南到河口,是本地噶瑪蘭人居住的二大舊社:奇力板、貓里霧罕,同安廟所在地「番社」之名顯見此地的原先族群非以漢人為主。玄天上帝為北斗七星化身,自然神的背景,鎮北方掌風雨,結合壯圍沿海地理的龜蛇形勢,這和噶瑪蘭族的崇天敬海文化不相違背。

玄天上帝是台灣漢人早期主流的海神代表,起源於北方在五行中屬水,能統領所有水族和水上事物;噶瑪蘭族自古以來已有海神文化,出海前的拜海儀式,目的是尊敬海神。玄天上帝的海神象徵,對於壯圍本地的噶瑪蘭族來說,海神從無形神轉而有形神,信仰上的融合到漢化似乎其來有自。


玄天上帝,本是古代自然崇拜的北方星宿神,而漢人常以龜蛇等水中之物代表北方,玄武即龜蛇,主宰風雨之事,後來玄天上帝信仰加上龜蛇傳說,是自然神人格化的人格神。(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龜山大帝」出外又復返
宜蘭壯圍番社同安廟,是宜蘭上帝公信仰的代表,地點意義上頗值得文章。百年前,壯圍番社一帶的聚落都落地在沙崙高地上,沙崙有南北向三座由內陸到海岸分布,離海最遠的這座沙崙成為壯圍上帝公的起廟地。

日人抵台之初,明治37年(1904)有關宜蘭川渡船場在所有二,一是北門口溪的下渡頭渡,二是壯圍番社渡,渡船場呈現一上游一下游的分布,番社渡是所有船隻從東岸出海口進入宜蘭河道的首站,想見在120年前番社已是宜蘭河上各類船隻往返的樞紐。藉由「番社渡」渡船場的相關文獻,能確知番社的開發史,從河運資料來輔證上帝公海神信仰的關聯。

根據廍後社區潘英才老村長口述、張家晨先生分享,原本同安廟龜山大帝是由十位羅漢腳從唐山渡海來臺所共同奉祀,龜山島漁民在某日航行遇上船難後,在頭城蕃薯寮上岸,便找一間民家躲避風雨;龜山島漁民發現民家中供奉一尊玄天上帝,便將玄天上帝「偷請」回龜山島上,十位羅漢腳信徒尋找數年,玄天上帝於龜山島上指示要回到本島,龜山島漁民便將玄天上帝請回蕃薯寮漁村,而後玄天上帝隨先民開墾至番社,組成神明會,由於信徒日益增多,後於東港村建廟。

另根據同安廟沿革,日本時代明治39年(1906)地方已組織玄天上帝神明會,爾後擇地建廟,初時是一座茅草寮,1949重建,單殿三開間,坐東向西背海面港。爾後遷廟至濱海公路旁,坐西向東背沙崙面海,整併南庵寺,1987年動土,1990年晉殿安座,廟宇巍峨宏偉。每年農曆3月3日上帝公聖誕,過火大典傳統隆重。

番社同安廟歷史已逾百年,無論玄天上帝金身是渡海來台,還是輾轉得來,都不減神威;確信的是,壯圍同安廟的開基玄天上帝和龜山島居民曾有段結緣,因此廟方尊稱開基玄天上帝為「龜山大帝」,地方耆老談到神明出外又復返的事蹟,至今眾所樂道。


噶瑪蘭廳誌「廳之形勢,北有龜山嶼,在海中,為天關,南有沙汕一道,蜿蜒海口,為地軸,故堪輿家以為龜蛇把口之象。」(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宜蘭壯圍番社同安廟小檔案
供奉主神北極玄天上帝,座落於濱海公路旁坐西朝東,為壯圍鄉規模最大的玄天上帝廟,本廟是宜蘭當地知名分靈各地的廟宇之一,信眾遠道朝聖之地,為壯圍鄉八大庄廟宇之一,又稱「大廟」、「番社仔廟」、「帝爺廟」。
地址:宜蘭縣壯圍鄉復興村壯濱路二段47號 
連絡電話 : 03-938-5941
官方網站:http://tongantemple.weebly.com/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ongan.temple/



用LINE傳送



2017年10月6日 星期五

No229-從「鳩之澤溫泉發電的計劃」看「5+2產業創新」政策

從「鳩之澤溫泉發電的計劃」看「5+2產業創新」政策

文/高成炎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9月27日公布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137個受評比國家中,台灣排名第15,較去年退步1名;電力供給品質第41,退步6名。

關於用電的問題,行政院賴清德院長上任後拜訪李登輝前總統時,李前總統告訴賴院長要把台灣供電穩定的問題做好;新任國發會陳美伶主委發表「要盡洪荒之力幫助台電解決用電問題」的談話;筆者認為,陳主委若只鎖定台電,未免把問題看小了,因為要解決用電問題,除了國營會、台電之外,其他的綠能產業也是非常重要的;最近金管會提出鼓勵銀行做綠色融資,從融資面來解決綠能產業發展的問題,看起來推動「5+2產業創新」中的綠能產業,是目前政府高層的共識。

看到政府高層決心解決台灣供電穩定的問題,筆者當然覺得很高興,但是否從此綠電就可以一帆風順的推動?蘭陽地熱資源公司成立已經5年,成立以來致力於推動台灣地熱發電產業,在深層地熱方面,2014年1月向能源局送件申請環評,經歷了三年半,到上週即9月中旬,才正式取得環保署核發「利澤地熱電廠開發案」環評核可公文。

9月13日,農委會林聰賢主委參加「2017農電雙贏政策論壇」時,也提到為了推動綠電,農委會準備成立單一窗口服務光電等綠能業者,而同樣歸屬農委會管轄,台灣地熱資源多在農委會林務局所轄地,推動上卻倍顯艱辛。

林務局反對租地地熱「綠電先行」難行
7月21日筆者在台灣英文新聞《時評》發表《719週年日應該說些什麼》一文,其中有一些文字,容我稍作簡化剪貼在這裡:
「在去年的7月19日,當時的農委會曹啟鴻主委,在宜蘭縣林聰賢縣長以及我的陪同之下到太平山下的鳩之澤溫泉。我在鳩之澤溫泉會館向曹啟鴻主委做了簡報。在簡報中有提到,如果農委會林務局將這一口井租給我們來使用,那麼在一個星期之內我就可以將這一口井的井水用來發電。發出來大約有100KW的電力。…曹主委裁示那就由林務局及蘭陽地熱共同開發。發出來的電林務局先來使用,剩餘的賣給台電。…2017年2月收到能源局的試驗性計畫核准公文,我們向林務局提出租井的申請。直到6月29日林務局羅東林管處才回文要能源局就電業法修法後「再生能源已非公共事業」的修法結果,對本案影響再作解釋。申請了一年的案子一切再回到原點。」我們面對的問題是,去申請這試驗性計畫是行政院綠能與減碳辦公室協調的結果,即時通過能源局「地熱發電機組試驗性計劃」的審查,結果過了一年,到719週年日「鳩之澤溫泉發電的計劃」仍紋風未動。如今又過了兩個多月,目前經濟部能源局也拿農委會林務局沒有辦法,林務局拒絕配合執行「綠電先行」的政策,甚至抬出「因為電業法已修法、再生能源發電設施已經不是公共設施」,要業者出具證明可適用森林法第8條「國有或公有林地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為出租、讓與或撥用:一、學校、醫院、公園或其他『公共設施用地』所必要者。」的條文來回應。

地熱躉購費率明年雖略提高深淺層地熱應不同收購價
能源局今年有一件事情也算是值得我們肯定的,就是於明(2018)年度的躉購費率的部分,在地熱方面明年度已經從今(2017)年一度電4.94元、升到一度電5.19元,也就是說回復到大約6年前的地熱收購價水準,這次設計廠商可選擇前10年及後10年不同費率的機制,也十分值得稱道。

因此,廠商也可以選擇前10年每度電5.65元而後10年每度電4.45元這樣的售電價格。對廠商來講,這算是一個可提早回收投資成本的利多吧!但這還不足以與沼氣發電的躉購價來相比,因為依照每1MW的設備投資成本及每年發電時數來計算的話,如沼氣發電一度電5.02元時,地熱發電應該是每度電6.3元,也就是說應該要比明年度的5.2元多出1.1元才對。

美中不足的是,明(2018)年度的躉購費率沒有把深層地熱及淺層地熱分開,深層地熱挖井費用很高,例如說挖4,000公尺的深井挖井費是挖1,000公尺淺井的5倍以上,因此深、淺層用同樣躉購費顯然是不合理的,正如海上風機及陸上風機,因為工程難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收購價格,因此筆者建議,深層地熱每度電至少應該多淺層地熱50%,也就是說每度電9元才合理。

為了台灣綠能的發展,與達成台灣當局蔡英文政府2025非核家園的政策目標,建請賴院長、農委會(尤其是林務局)及能源局,能在政策上稍做一些彈性調整,讓增加業者投資誘因(或說降低一些非關技術的無謂的困難吧!),並同時達到強化台灣綠能基礎建設的目標。

本文經原作者同意節錄,原文出處:
〈時評〉也談五加二 綠電甘苦經

〈時評〉關於能源轉型對賴院長的建言 





用LINE傳送